考级简讯
2003年12月6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主办、我馆承办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等级考试"佛山考区的考级在我馆进行。我市共168名考生参加了此次考级,其中多数为6-12岁的少儿。所有考生均通过考级,并达到了10%的优秀率。
2003年12月7日,由省群众艺术馆主办、我馆承办的"广东省群众艺术馆书画艺术水平等级考试"佛山考区的考级在高明区举行。高明区的29名考生参加了此次考级,其中25人是书法考生。所有考生均通过考级,并达到了10%的优秀率。
"《美好生活·幸福未来》--2003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联合展"开幕
2003年12月26日上午,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迎来了"《美好生活·幸福未来》--2003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联合展"的开幕式。此次联合展由广东省群众艺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由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和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承办。作为全省一年一度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联合展,此次在佛山举办,是佛山市的荣誉,也是全市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一次美术盛事。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省美术家协会赏务副主席潘嘉俊、佛山市文化局局长徐东涛、广东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杨明敬、佛山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黄白龙等以及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首先由广东省群众艺术馆馆长杨明敬致辞并对此次联合展进行了介绍,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潘嘉俊和佛山市文化局局长徐东涛分别就此次联合展的情况进行讲话,对在展览中作出贡献的美术工作者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并预祝展览圆满成功。此后,众领导为开幕式剪彩,正式拉开了此次联合展的帷幕。
本次联合展规模很大,参与人数众多。全省共21个市送来了共计2280多件作品,其中绘画作品获金奖10件、银奖20件、铜奖30件,书法作品金奖5件、银奖10件、铜奖30件,摄影作品金奖5件、银奖15件、铜奖30件,获奖作品共计155件。所有参赛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全部来自省内各地城市乡村的广大专业和业余艺术家之手(业余居多),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今时今日岭南大地的时代风貌、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展示了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此次参加展出的作品充分凸现出南粤艺术家掌握时代脉搏、抒发心中激情,以娴熟的技巧、专业的知识、百花齐放的个人风格,歌颂党和祖国人民、歌颂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为打造具有南粤风情、岭南特色的美术品牌开辟了一个优势平台。
佛山市群众艺术馆的中国画工作室辅导的《清新县-白湾-芹莱村》、《天趣》、《白孔雀》等20件作品也参加了此次展览,并取得了银奖1件、铜奖1件、优秀奖8件、入选9件的好成绩。
展览于2004年1月11日结束。美术部分的展览在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进行,书法、摄影及篆刻部分的展览则在佛山市群众艺术馆进行。 (沈蒙萌)
2003年度群众戏剧小品点评会在南海丹灶召开
由佛山市文化局组织、佛山市群众艺术馆主持的2003年度佛山市群众戏剧小品点评会于去年12月23-24日在南海区丹灶镇召开。来自佛山五区的业余戏剧、小品创作骨干及丹灶镇文化站站长和干部参加了点评会。广东省戏剧评论家谢彬筹、何笃忠、陈景松特邀到会点评。
与会专家就《画像》、《打小人》、《特聘教授》、《就业记》、《个人演唱会》等八个小品及粤剧《鬼窟芳魂》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点评。通过认真的聆听,创作者们汲取了很多戏剧、小品创作上的新营养,也发现了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充分扩展了思路。他们纷纷表示,在这次高水平的辅导课上,获得了更多的创作信息,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点评会也将促成创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希望以后能够多多召开这样的点评会。
作为佛山行政区划调整之后的首次戏剧、小品方面的点评会,此次点评的作品均为2003年度佛山市群众文艺"百花奖"的获奖作品,点评后的作品将选送参加广东省群众文艺"百花奖"的评选。 (黄好春、沈蒙萌)
2004年佛山市迎新春文艺晚会隆重举行
又是一年辞旧时,1月18日晚,由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文化局主办并由佛山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2004年佛山市迎新春文艺晚会"在金马影剧院举行。
这是一台节目形式多样、满足各层次观众欣赏水平的雅俗共赏的文艺演出。气势磅礴的大合唱、高亢嘹亮的男女声独唱、风趣幽默的小品、青春奔放的舞蹈、技艺高超的魔术杂耍、古韵十足的民乐演奏及粤曲表演……每个节目都令在场观众意犹未尽、掌声不断。佛山市金声蓓蕾合唱团、佛山市民间艺术团、佛山市话剧团等多家单位都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南海西樵碧玉幼儿园表演的少儿舞蹈《拳击大王》向大家展示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小演员们惟妙惟肖的演出令在场的观众笑个不停;佛山市民间艺术团表演的民乐合奏《花好月圆》、《喜洋洋》则立刻营造了新春佳节喜庆热烈的氛围;佛山市话剧团表演的小品《饼是故乡甜》引发了每个佛山人的家乡情和自豪感。在2003年"唱游中国·唱游佛山"中的金奖得主凌秀芬和"佛山民间粤曲十大唱家"称号获得者沈小梨也登台献艺。
虽然当晚观众们都是冒雨前来,但这样一台构思巧妙、异彩纷呈的晚会不仅为大家驱走了冬日的寒意,更为大家增添了节日气氛,带来了不少的欢乐。(沈蒙萌)
群艺馆少儿造型艺术中心辅导作品入选《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
2004年2月1日,中国少年儿童美育研究丛书--《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第六卷)的首发式暨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少儿造型艺术中心的辅导教师和孩子们应邀赴京参加了该项活动。
《中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少儿造型艺术中心此次选送了60余件少儿美术作品,其中《我的妈妈是画家》、《韩愈写生处》、《清朝的亭子》、《我的爸爸妈妈》、《人物写生》等35件作品入选并分获一、二、三等奖。群艺馆少儿造型艺术中心获"集体优秀奖",辅导教师吴洁获"一等辅导奖"。
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首发式的盛况进行了报道。首发式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艺术家集体参加了由主办方组织的冬令营。孩子们进行了文艺表演、现场即兴作画、比赛等活动,还与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家组织了联谊活动,参观了中央美术馆。活动共进行了六天。通过此次活动,小作者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更加在交流中开拓了眼界,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得到了提高。 (沈蒙萌)
石 湾 文 化 广 场 有 人 气
□安文江
来源:佛山日报 在"魅力陶都文化节"期间,我两次到石湾文化广场当嘉宾,最让我欣喜的是数以千计的观众场面,如"陶瓷丽人"决赛一直进行到晚上11时,但千余观众依然里三层外三层热情不减。我对石湾街道领导说:"石湾文化广场有人气"他笑着说:"人气旺顶要紧。"
文化,文而化之,即以真善美教化熏陶人而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从这一意义上说,把文化视作少数文化人的雅事,把文化事业当作只有支出没有效益的无形工程都是对文化的误读。只有把文化提到关系到每个人直至整体民族素质的高度,才有可能抓紧、抓实、抓好,才有可能抓出人气来。
石湾街道借助陶交会提供的平台,在市委市政府和新闻媒体的领导和配合下,推出"魅力陶都文化节",借商促文,以文促商,时机选得准;举办百对金婚老人陶都游,中外来宾陶乐日、鹰牌之夜文艺晚会和"陶瓷丽人"导购小姐大赛,突出陶都主题,强化地方特色,选题定得好;以"百合"、"鹰牌"命名文化活动,解决资金难的问题,让文化走进市场,路子走得对。一准二好三对,陶交会旺了财气,文化节旺了人气。所以,文化节虽已闭幕,我还要鼓吹一下,为的是总结推广石湾街道办值得重视的经验。坦率说,现在的文化广场越建越多,但广场里有多少文化却是个问题。我在南庄文化广场观赏彩色周末粤曲演唱活动,看到扎根民间的粤剧文化;这次在石湾文化广场,我感受到石湾人对文化的渴求。那些总以为百姓只讲实惠光图挣钱的领导真该反思一下,是我们供少了还是百姓求少了﹖石湾街道通过文化广场为我们书写了答案。
第二天上午,我应邀到地处石湾的佛山劳教所,为千余名劳教学员作"告别昨天"的演讲,黎所长告诉我,学员中半数以上因吸毒被收所,而大多数学员的文化素养不到初中,由此想到"饱暖思淫欲"和"仓廪实、知礼节"的对立观点。其实各有各的道理,如果不以文化之,饱暖者多数导向淫欲,相反,以文化之不断提高素质,就一定趋向"知礼节"。所以,抓不抓文化,说到底是重不重人,重不重明天的大事,切莫简单地归之于文化部门,抑或把文化事业挤兑成四处化缘的乞丐。
石湾的变化不小,而让我最欣慰的变化是多了块确有文化且人气挺旺的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