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粤剧
"魅力佛山·琼花焕彩"2003粤剧文化周于12月15开锣,海内外的粤剧名伶、文化界人士济济一堂,世界粤剧"万流归宗"。此次粤剧文化周由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得到了佛山市各个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大力支持。
佛山在2003年12月15日至22日举办了"魅力佛山·琼花焕彩"2003粤剧文化周活动,短短的八天,海内外粤剧名伶和戏剧研究专家都汇聚在佛山,一方面进行艺术交流,另一方面研究粤剧艺术,这段时间佛山观众一饱了眼福也过足戏瘾。
在粤剧文化周期间,佛山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粤剧文化活动,从艺术表演到理论研究,从粤剧名伶到普罗大众都参与到活动中,动静结合,向世界展示佛山做为粤剧发源地之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对传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升了佛山的文化形象。
这周时间内,多场粤剧演出使佛山的粤剧迷过足戏瘾。彭炽权、小神英、曹秀琴等粤剧名伶在佛山影剧院演出粤剧名伶名段专场、名伶名剧专场,佛山青年粤剧团的新剧目展演;"万福台讲大戏"邀请了梁荫棠、罗品超的后人讲解粤剧,海外粤剧团用英语、葡语、马来语唱粤剧;文化周的重头戏--由各区群众踊跃参与的"佛山十大民间唱家"的评奖活动最为热烈,该活动是我市又一项由文化部门与媒体单位共同组织、群众踊跃参与、社会影响广泛的文化盛事。评选活动分三个阶段和少儿组、成人组两个组别进行,由镇(街道)负责初赛、区负责复赛、市负责总决赛。从基层开始,层层选拔,扩大声势,吸引群众观看比赛、参与评选。
在理论研究方面,"当代戏剧之命运"研讨会在佛山宾馆一连四天举行;粤剧博物馆也在这一周内免费向观众开放。粤剧发烧友还在此期间参加粤剧文化之旅,与海内外的戏迷一齐全面了解了佛山的粤剧深厚文化底蕴。本次粤剧文化周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佛山的城市形象,在省内外较好地宣传了佛山及佛山的特色,擦亮了佛山文化中粤剧的名片。市文化局局长徐东涛说,通过举办这样一个文化活动,也向社会表明了全市文化部门通过具体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名城建设的决心。据了解,在本次文化活动中,所有粤剧表演专场都不赠票,实行卖票制。由于工作充分,与市场挂钩不错,每一场的票几乎都卖光了,为文化部门通过市场化手段办文化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佛山市民间十大粤曲唱家评选
作为2003年佛山粤剧文化周活动的前奏--佛山市十大民间粤曲唱家评选活动是继"佛山新八景评选"活动后,我市又一项由文化部门与媒体单位共同组织的文化盛事。评选活动分三个阶段和少儿组、成人组、老年组三个组别进行,由镇(街道)负责初赛、区负责复赛、市负责总决赛。活动时间比较长,从2003年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开始组织初赛、复赛,12月12日在南海影剧院决赛,评出十大唱家,12月22日在佛山影剧院举行颁奖晚会。
民间十大唱家:
欧阳秀明(顺德区)-《种花情》、杨敏(顺德区)-《醉闹五台山》、李月友(三水区)-《雏凤新声颂伟人》、 林鸿昌(南海区盐步)-《萧永伦祭奠》、麦凤珍(高明区)-《打神》 、黄银莲(禅城区)-《夜战马超》、沈小梨(禅城区)-《沁园春·长沙》、胡伟新(顺德区)-《万恶淫为首》、吴卓辉(南海区)-《七月落薇花》、潘自武(顺德区)-《西楼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