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馆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效应
来源:《中华文化信息网》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举办大规模、高水平、高档次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会带来一连串的效应。
效应之一:提高文化馆的知名度,扩大文化馆的社会影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演出者和参与者众多,活动一般又都在当地城市最大和最重要的广场举行。高质量、高档次的演出不仅会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看,而且当地主要媒体也会主动给予报道。经常性地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文化馆的知名度,扩大文化馆的社会影响,树立起文化馆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效应之二: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经济上的投入是很大的。如果单靠文化馆来做,显然不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文化馆改变思路,他们对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采取了走向市场,实行产业化运作的方式。他们不是把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当做负担,而是把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当做是一个载体,一个可以宣传企业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的平台。文化馆借助企业的资金支持开展活动,企业借助文化馆举办的活动扩大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样,不仅可以使活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可以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文化馆和企业的双赢。
效应之三:带动文化馆的整体工作。运用市场化的方式组织和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地带动文化馆的整体工作。首先,有利于加强文化馆的业余团队建设。其次,有助于发挥文化馆的指导作用。在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文化馆可以实实在在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的建设中去,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三,使文化馆的示范功能得到体现。文化馆除了可以对基层文广中心做业务上的辅导,帮助乡镇提高活动档次和活动水平外,还可以采取城乡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法,和乡镇文广中心一起组织开展活动。第四,带动文艺创作的繁荣。频繁地举行大型群众文艺活动,必然会催生大批群众文艺作品,从而促进当地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第五,活跃群众文化理论研究。举办大型群众文艺活动的丰富实践,自然而然地会引发群文工作者对群众文化工作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考。第六,带动社会艺术教育培训业的发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更为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从而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接受艺术教育,通过接受艺术教育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这便进一步带动了社会艺术教育培训业的发展和繁荣。第七,进一步增强文化馆的服务功能。靠开展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文化馆可以添置高档的演出设备及各类演出服。文化馆借助自己所拥有的高档演出设备和创作、表演优势,可以积极面向机关、企业、学校、乡镇,开展文化服务。第八,文化馆的工作范围可以得到更大的拓展和延伸。有了经济实力做支撑,文化馆可以参与到更多和更高层次的活动中去。文化馆可以采取和有关部门联办的方式,开展各种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文化馆的品位,扩大文化馆的影响。
文化馆要让群众满意
佛山电台台讯:"魅力佛山"文化艺术工程系列活动的重头戏"魅力佛山。琼花焕彩"粤剧文化周活动定于2003年12月15日到22日举行。"魅力佛山。琼花焕彩"2003年佛山粤剧文化周活动为期8日,是佛山公布文化名城建设规划纲要之后举办的第一个重要文化盛事。
其中,12月15日至18日,全国著名艺术家、作家、理论家将汇聚佛山,探讨当代中国戏剧的命运。16日和17日晚,佛山青年粤剧团会将在佛山影剧院展演"佛山黄飞鸿" 之《奇情记》和大型新编粤剧《小周后》两出新创剧目;19日晚在佛山影剧院举行佛山粤剧名伶名段粤曲欣赏会,由彭炽权、小神鹰、曹秀琴等演唱粤剧名段。22日晚上,将举行粤剧文化周闭幕式暨佛山市民间十大粤曲唱家颁奖晚会。另外,本台和有关部门还会共同组织海内外的粤剧发烧友参加粤剧文化之旅等等。
佛山市文化局副局长公孙宁表示,粤剧文化周将充分展示佛山作为粤剧发源地之一的丰厚文化沉淀和粤剧艺术特有的魅力。相信这一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粤剧艺术的普及和提高,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
经济文化相融合结出硕果 "七个一"精心打造"文化凤城"
2004年01月06日中国文化报文章:基层文化馆离农民最近,直接面对最广大的群众。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三个贴近",就能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让文化馆成为群众最需要、最喜爱、最满意的文化馆。
贴近实际 以特色文化团队建设培养人民群众的健康情趣
文化馆不仅能组织一批活动送下去,更主要的是要帮助农民朋友建立不走的活动团队。在我们的帮助下,白茆镇成立了山歌队,徐市镇成立了灯谜协会,虞山林场成立了盆景园艺协会……还扶持了一大批特色文化家庭。这些特色文化团队都是根据群众的爱好和需求组建的,因此,群众积极性很高,农村的赌博迷信活动大大减少了。虞山镇成立的黑板报编写队伍有百余名成员,200多块黑板报分布在全镇大街小巷。全市先后兴建了白茆山歌馆等一大批特色文化场馆。为了丰富和活跃少儿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文化馆还组建了120多个中小学文学社团、十多个老年艺术团。
贴近生活 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创作人员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创作出一大批题材新颖、风格多样、紧扣时代脉搏的小品、小戏、歌曲、相声、快板等各类文艺作品,并在此基础之上,打磨出一大批在全省和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艺精品。如舞蹈《织》、《耕绿》获得第十届群星奖金奖;儿童舞蹈《船儿悠悠珠儿亮》等获"新苗奖"全国少儿舞蹈大赛金奖;三重唱《一家亲》获全国表演唱大赛一等奖;儿童山歌剧《闪闪的萤灯》获得曹禺戏剧奖等。
在组织开展活动中,不断把这些文艺精品送到农村基层,通过这些文艺精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群众的情操和提升群众的审美水平。
江苏省常熟市文化馆 乔新谔
安文江:佛山建设文化名城要有"大气"
佛山作家协会副主席、佛科院教授安文江在谈佛山建设文化名城的时候,提醒佛山人要有"大气",避免求大求洋求全,将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业做好。
安文江说,佛山建设文化名城的提法符合佛山的实际,佛山的文化内涵不同于广州、深圳这些城市,没有必要一味求大求全求洋。
我们需要什么?我们佛山的特色,如粤剧文化、武术文化、民间工艺文化、陶瓷文化这些东西已经有了基础,我们在此基础上打造更美一点,更精一点。
同时,安文江又提醒佛山的文化类型是河涌文化,在打造文化名城的时候,佛山人要有"大气"。
珠江三角洲文化是河涌文化,比较开放,能够兼容,比较明丽,比较流动,/但不要不承认河涌文化欠缺厚度高度深度的弱点。
因此佛山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不能象以前那样政府投入就唱一唱跳一跳。文化要自己养活自己,象三水的并蒂莲文化那样,催生出一个产业来。
我们有很多产业文化的基础比并蒂莲厚,但我们做得不够。/希望五年十年,佛山的GDP中,有文化产业8%,这就说明我们的文化产业起步了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