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禅澳戏剧交流(佛山站)演出回顾
澳门艺穗会会长周树利先生在2010年禅澳戏剧交流讨论会上说道:“我们来到佛山这里参加这次演出,在密密麻麻的观众面前表演,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一句话道出了所有演出者的心声。2010年禅澳戏剧交流(佛山站)共有两场演出:4月2日晚上在位于澜石的省纺院礼堂举行学生专场,4月3日在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小剧场举行市民专场。两场演出都座无虚席,而场内的气氛更是异常活跃,有什么能比台上台下的共鸣与互动更能打动一个表演者?
禅澳戏剧交流,这个以戏剧的方式来传达心声的桥梁,已经在禅澳两地戏剧界之间架起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戏剧交流,不但使两地的爱好者在台上台下都形成了极佳的默契,更得两地的多元文化在这个舞台上不断得以展现。
多样的戏剧,多样的演员。
2010年禅澳戏剧交流(佛山站)演出,戏剧内容的丰富性是无可置疑的。先后演出的七个节目,题材各异,风格多样,而演员的组合也各有特点,每个戏都留给观众鲜明的印象。
这次澳门艺穗会带来了五个节目,其中,澳门“妇联颐康”的老搭档再次亮相佛山舞台。全女班阵容,女扮男装的反串表演,是她们多年的特色,这次他们带来了短剧《落叶归根》,通过一个家庭事件,对人的良知进行盘问,值得玩味。而由三个年轻的新晋教师演出的短剧《初出茅庐》,通过年轻老师在资深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取得学生理解的过程,提出了过往作品较少提及的“老师的成长”这一话题,由于所表现的都是演员熟悉的生活,所以这些年轻教师演起来得心应手。而“一家亲”剧组表演的《为你停留》也极具特色,这个“一家亲”剧组由爸爸、妈妈和七岁大的儿子一家三口组成,他们共同演出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饰演爸爸的余志云已多年参加禅澳戏剧交流,这次他不但亲自撰写剧本,更和妻子、儿子一同登上这个交流演出的舞台,而他七岁的儿子乐乐精彩的演出,更让到场观看的专家们看到戏剧未来的希望。同样能代表戏剧希望的还有两个中学生表演的《人质》,这个在澳门长期上演的保留剧目,通过劫匪与人质之间异乎寻常的心理较量,在金钱与利益面前叩问人的良知,戏中包含许多复杂的心理变化,而两个90后中学生却能驾驭角色,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除了上述戏剧作品外,曾在澳门戏剧讲演大赛中获奖的黄紫芳女士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双喜临门》,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而佛山的两个节目,则是绝对的“青年制造”。省纺院“一个字”话剧团表演的小品《偷拍门》完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透过学生的视角关注“偷拍”这个社会热点话题,更将许多社会焦点事件“恶搞”一番,加上“师奶”、“都市白骨精”、“扫街佬”和“风骚主播” 特型角色设计,深得学生观众的欢迎。而佛山市话剧之友俱乐部排演的《周末夫妻》,讲述澳门回归后特有的异地夫妻现象。这个剧目经过半年时间排练打磨,数易其稿,不断推敲,在这次交流演出中达到很好的效果。佛山话剧团资深演员卢全先生在评点会上评价说,在这个戏中导演运用了许多与内容相适应的舞台调度来展现人物性格,内容与风格相当统一。杨粤生先生则评价说,这个戏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能引起观众代入角色去思考。
沟通的平台,友谊的桥梁
今年禅澳戏剧交流活动涉及到较多的单位,除了过往长期合作的主办单位佛山剧协、澳门艺穗会,承办单位佛山市话剧之友俱乐部,协办单位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外,省纺院“一个字”话剧团这个年轻的社团也加入到承办单位的行列。这么多单位共同为这个戏剧交流活动出力,“沟通”成了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性因素。佛山剧协主席林星云和澳门艺穗会会长周树利已是多年的老朋友,而在他们的带动下,禅澳两地的执行者们,在多年的合作中也越来越合拍。兼佛山剧协副秘书长和话剧之友俱乐部行政主管双重身份的林毅敏,这两个月来邮件不断,短信不断,QQ留言也不断,大部分都来自澳门艺穗会活动统筹郑桂卿。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不断互换着这次交流的相关信息:剧目和演职员资料、时间地点安排、后勤餐饮事宜、舞台道具摆放图示……所有这些琐碎的信息,就在他们远距离的信息交流中渐渐变得井井有条。而这种工作方式 ,已经成为他们几年来在禅澳戏剧交流之前的工作习惯。林毅敏说,虽然已经积累了几年的经验,但处理这些工作时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错误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疏忽中产生的,所以他对自己和对其他工作人员都特别强调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作为承办单位的话剧之友俱乐部,在这次交流活动中,再一次体现出其“一呼百应”的号召力,除了个别有事的会员之外,大部分在册会员都在这个清明节假期加入到这个工作队伍当中。已有一段时间没参加“话友”活动的张晓莹和许绍毅,也回来担任演出司仪。虽然第一天演出下了很大的雨,虽然演出后的收拾工作持续到很晚,但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流露出一丝抱怨,他们正是享受着在舞台队伍中分甘同味的别样幸福感。而对于不少会员来说,能跟随佛山话剧团的专业舞台队工作,学习舞台各岗位的工作方法,对这些戏剧爱好者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这些戏剧“发烧友”们就是在这样的点滴实践当中不断成长的。
而第一次承办禅澳戏剧交流工作的省纺院“一个字”话剧团的学子们,在这项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体现出他们对这次活动的重视程度。他们除了要完成与校团委的联络工作外,还担负起一个重要任务:在校内作观众组织和发动。在这方面,他们的确做足了功夫。一到中午放学,就在人流量最大的饭堂门口摆起摊位,架起海报,一群“一个字”话剧团团员向过往的每一人学生派发传单。正值早春阳光最猛烈的晌午,挥汗如雨的同学们却面不改色。最后的结果,证明他们的工夫是没有白费的。省纺院的礼堂共有八百多个座位,在演出开始之前半个小时,就陆续有观众进场,到开场的一刻,所有座位全部坐满。在清明节假期能有这样的观众量,学子们的发动工作功不可没。而在演出前,省纺院的学生协助舞台队干起搬道具,清理后台,拉背景等“粗重活”,那股投入的干劲令人感动。而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真善美”话剧社的二十多名同学也前来观看了第一场演出,第二场演出中,佛山各文化馆站和文化社团都派了代表出席,他们用实际行对表达了对这项活动的支持。
不设门槛的交流
和去年一样,第二场演出过后,就在现场举行交流讨论会。往年的讨论会,重点在于专家们对各个节目的细致点评,而今年的讨论会,更多时间放在现场观众和戏剧界人士对社会文化需求及现存文化问题的探讨上。交流会上,在佛大开设商店的铁杆戏迷何叔和观众们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觉得象这样的戏剧演出在佛山实在太少了,他更希望以后在佛山能看到更多的戏剧团体,有更多这样的活动出现,才能在市民身边营造出艺术的氛围,他更期望传媒能在这方面作更大的努力,使市民能够得到更多的文化信息。而佛山大学话剧团的代表也表示出自己愿意向前辈学习,希望能在佛山的文化土壤中不断成长的愿望。佛山电台戏剧节目主持晓君回应了何叔的话,她觉得传媒如何推动文化普及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所有传媒人深思,而作为一个传媒人,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宣传文化的好路子。林星云团长更和澳门七岁的小演员相互调笑,妙语连珠,笑声中也表达出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期望。
这种专业演员、业余表演者和普罗大众之间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的确不多,在这个空间里,台上和台下的隔墙已被打破,观众可以直接触摸这神秘的舞台,去了解舞台上的一切。尽管当天剧场空调出了问题,但观众在这个稍显闷热的空间里还是讨论得津津有味,久久不愿离去,可见这种不设门槛的平民戏剧讨论对观众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除了这个剧场内的交流外,今年,两地戏剧爱好者还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与老艺术家深入探讨艺术话题的机会。适逢国家一级演员吴元标先生从艺五十周年的图片展在南海文化馆展出,主办方特意安排禅澳两地的戏剧爱好者一同观看了这个画展,领略吴元标先生的艺术人生。
而吴元标先生更和两地话剧爱好者们一起看图片展,更现场分享了他从艺生涯中的点点滴滴。业余戏剧爱好者们通过图片和现场的交流,了解到一个老艺术家的艺海沉浮,感触颇深,到场观看的朋友都觉得获益良多。
回顾与延续
4月4日,禅澳两地的戏剧爱好者又要暂别了。所有演职员在海报上签名,并由两地主办机构保存海报留念,是每年禅澳戏剧交流演出结束时必备的项目,而今年佛山剧协除了赠送海报外,还为澳门友人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这是由话剧之友俱乐部三位骨干亲手制作的禅澳戏剧交流回顾纪念册,将历年禅澳戏剧交流的珍贵照片收入其中,作为二十年来两地戏剧界情谊的见证。厚厚的相册,装载的是过去的友谊,而禅澳两地戏剧爱好者的心灵联系不会到此为止。随着时间推移,岁月的纪念册上,必印下两座城市更多戏剧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