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拿什么免费开放?——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浅谈
易坤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
[摘要]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是公共文化服务中一个新的课题,在这个课题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拿出怎样的答案?就这个问题,在文中通过对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认识、免费开放实践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免费开放的规律的总结几个方面,以南海区文化馆站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和阐述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公共文化 服务 文化馆站 免费开放
2011年初,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颁布,明确了各级文化馆站的工作方向,向社会提供公益文化服务是其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并要求需逐步形成免费开放的品牌。时隔一年多,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工作情况如何?在此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并将一些工作的思路在此一同分享。
一、对于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认识分析。
文化馆站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去年全国文化馆站的评估定级中,南海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南海各镇街文化站均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由此可见,南海文化馆站无论从场室设施的配置,还是服务内容的提供,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得到上级部门和群众的认可。但我们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当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不到位的现象。
一是没能认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关系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建设,是文化馆站的立足之本。横向对比一下,图文博三馆中,文化馆的阵地活动和服务最薄弱,这是文化馆工作长期“重活动、轻阵地”造成的。相比之下,图书馆、博物馆的阵地活动、阵地服务就稳固很多。所以也就造成群众对图书馆、博物馆的认知度高,而对文化馆站的认知度低,甚至文化馆从年头忙到年尾,但问起很多群众,很多还不知道文化馆是干什么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二是认为免费开放是很简单的工作,只要开门开灯就行。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思维,结果当然不如人意。我们经常见到,体育设施的开放,做好了开放设施和活动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就会来活动。但文化设施只是简单的开门开灯,是做不到服务群众的。因为文化服务的核心是内容,不是设施;文化活动的形式常常需要有组织进行。由此可见,简单的开门开灯式的服务观点,只是不作为的托词,是一种不为事业负责的错误认识。
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起到公共文化服务桥头堡的作用,阵地不牢,其他的文化服务功能也就没有了根基。
二、对于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
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根据文化服务的特点,我觉得可以分为场室设施的免费开放;服务项目的免费开放两类。场室设施的免费开放,就是将文化馆站的场室设施,无偿提供给非盈利的社会文艺组织使用。这里表明的是提供给非盈利的社会文艺组织使用,一方面并不是提供给个人,因为提供给个人的话会导致增大管理难度和服务不均等现象。另一方面,服务的对象是非盈利的社会文艺组织。因为非盈利的社会文艺组织没有直接的经济行为,是文艺爱好者自发参与的文艺组织,为他们服务,既能体现服务的公益性,又能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而服务项目的免费开放,就是文化馆站根据自有的硬件资源和人才资源,主动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项目。这两类的免费开放的做法在南海的文化馆站中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下面,就选择一些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活化场室设施的免费开放,促进非盈利社会文艺组织的发展。
作为非盈利性的社会文艺组织。他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是文艺爱好者进行文化活动很常见的一种形式。而他们最缺乏的,就是稳定的活动场室。能为这些组织提供免费的活动场室,不仅体现政府的关心,更能凝聚人心。当然,对他们的免费开放依然不能只是简单的开门开灯。一方面做好管理的规范,安排好各团队使用的场室和时间;另一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活动方向的指导和技术的提升;再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继续发展的动力。南海文化馆自从进行场室设施的免费开放,吸引和引导了一批的文艺组织驻馆活动。如:南海百老汇艺术团、青年舞蹈队、青少年管乐团、少儿合唱团、私伙局等等。这些文艺组织在文化馆常态化开展活动,既充分利用馆内的资源,又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确实一件共赢的好事。在过去我们对免费开放存在疑惑,不知该怎样干的情况下。我们就是采用这种场馆+团队的运作模式,不仅能活化文化场室的使用,又能帮助社会文艺组织的发展。这是一种简单但非常有效的免费开放的形式,因此,在南海各镇街的文化站内,都普遍存在这种开放的形式。
(二)巩固重点项目的常态化,提高常设项目的服务质量。
文化馆站在免费开放工作中,光是提供场室设施给群众使用当然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提供能吸引群众参与的服务项目。这当中很重要的是常设的项目,就是任何时候来到文化馆站,都能享受到的服务。常设文化服务项目最常见的就是展览。南海文化馆一楼两个展厅,一个艺术展厅,展出的主要是美术、书法、摄影等平面艺术。另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展出的主要是各级非遗项目的图文介绍、历史文化展等。当中艺术展厅展出的内容丰富,展览活动频繁,2011年举办展览20多场次。展览内容除了部分是由政府主办的主导性展览外,更多的是镇街、区外文艺组织等交流展示的活动、因为展览活动坚持公益性和学术性,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商业因素的介入,形成了较好的口碑。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常态化文化服务,也为众多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的平台,可谓一举多得。这种常态性的展览服务活动在镇街文化站亦较多开展,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了资源共享,区级优秀的展览到镇街巡展,镇街优秀的展览上升到区展览,形成了很好的一种资源共享、服务互动的氛围。
(三)发挥亮点服务的辐射性,拓展文化服务受众人群。
文化馆站作为公共文化的设施,除了为文艺爱好者、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外来务工者做好服务外。不可忽略社会骨干阶层的服务,这部分人群包括医生、教师、公务人员、公司白领等等。虽然这些社会骨干阶层有能力进行较高端文化消费,并不需要公共服务一定要照顾到。但这个阶层的人群在社会中有很强的号召力,有引领潮流的能力。我们如果不重视对这个阶层的服务,很有可能会导致公共文化服务的边缘化。而且亦可借助对社会骨干阶层的服务,带动整体社会对服务的认可,还有利于促进服务质量的优化。南海文化馆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设立730剧场,引进较高水平的室内乐音乐会、小型演唱会等,每周五晚7:30分开场,开场前凭证件免费取票。受到了很多较高素质的人士热捧,并广泛传扬,带动了很多群众加入高雅音乐欣赏的行列。不仅每场音乐会均保持很高的上座率,常常一票难求,而且让南海文化馆730剧场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让社会对文化馆的服务认可度也大大提高。下一步,将进行高雅音乐欣赏和普及讲座结合的形式,运用群众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服务。现在,730剧场的服务正向周边辐射,不但能吸引周边地区的群众来到文化馆参加活动,而且已在一些镇街尝试设立分剧场。这种亮点服务项目的设置及影响力的提升,不单使我们服务的受众人群增加了,也不单使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好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优化了文化服务的内容,强化了整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能力。
(四)利用馆站自有人才资源,针对性开展阶段性的文化服务
在文化馆站的公共服务中,有一些是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群众不同的需要进行的。例如在暑假期间,南海文化馆开展针对青少年的艺术培训,接受有艺术爱好的青少年,并优先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暑假期间来馆训练。开设的课程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设置有舞蹈、戏曲、书法、语言艺术等等。而师资则由文化馆的业务干部解决,没有出现因需要过多地增加费用而导致活动难以开展的问题。这样一来,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青少年暑假活动的安排,另一方面也培养了青少年艺术苗子。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提高了文化馆服务的影响力。更有一部分的项目成为馆内的常设项目,如青少年书法班,一直坚持开班,成为现在书法普及工作的主要支撑。另外,针对如“敬老节”、“妇女节”等,都会根据群众的要求开展阶段性的文化服务。这类的服务灵活、方便,易于操作,同时也能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这类服务项目可以成为曾设新项目的实验,条件成熟的可以发展成常设项目。
(五)优化馆站设施的配套服务,提供更舒适的服务环境
文化馆站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主,但也需要一些基本的配套服务。例如提供报刊的阅览,饮用水等等。这些看似小事,当却能让群众在这些小事中感受到温暖,也能提高服务提供单位的服务意识,为群众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三、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一些可循规律
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是一项新的尝试。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有时甚至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但只要确定服务的理念,多加尝试和总结,其实当中还是有规可循的。
(一)确定服务的观念,从思想上排除阻碍
自从文化馆站要求免费开放以来,最难以适应的是文化馆站的业务人员。因为存在一个角色的转换,从原来一个指导型的工作向服务型的工作转变。在这转变当中,要求我们业务人员需主动出击,调查考虑群众的需求,结合文化服务的特点尝试各种项目的服务。除了确定服务的观念外,还需要考虑服务的前瞻性和示范性,不能变成群众的尾巴,跟着群众后面跑。
(二)明确服务的对象,分阶段逐步扩大服务群体
一口吃不成胖子,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亦是如此。在各种的尝试当中,培训免费,音乐会免费……经常会有人觉得这是不是利用政府的资源在分大包。其实不然,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基本的文化服务。但由于现在是初级阶段,我们应更多地考虑是如何吸引群众接受服务,要群众肯来。如果发展到服务供不应求的时候,再考虑如何设置不同的项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但“广大群众”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在此阶段,我们可以先从最关注文化的文艺爱好者群体;活动时间比较充裕的老年人群体;最容易受到熏陶的青少年群体等等服务。以他们满意为现阶段目标,以他们带动更多群众。逐步实现服务广大群众。
(三)活化服务形式,逐步丰富服务内容
文化馆站的文化服务,现阶段还是以展览、培训、讲座、阅览、视听等形式为主,这些传统的服务方式有很好的基础,都能吸引一些固定的人群参与。但为了服务更多的群众,需要更进一步活化服务的形式。象举办一个美术展览,以往只是是将作品陈列展厅内,组织相关群众搞一个开幕仪式,接下来就让群众自由参观。但如果将展览做深做透,也可组织一个作品鉴赏会,邀请美术评论专家对展览作品进行评论,让群众知道作品好在哪,以此提高群众的鉴赏力。还可以邀请展览作品的作者现场讲解,创作意图、创作手法等,甚至现场挥毫。让群众能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创作的过程。总之,就是可以以一个主要活动为平台,配套一些相关的项目,更深入、更全面地将服务做好。这种活化服务的形式,不但能起到丰富服务内容的作用,还能很有效体提高服务的质量。
文化馆站的免费开放,现在还只是开始。要将文化馆站成为公共文化的主要阵地,成为公民文化提升的重要场所,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这需要我们拿出为群众服务的观念;拿出不怕失败的思想准备,多加尝试;拿出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文化馆站定将成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平台;成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场所;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
[3]《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