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期刊资源库

公共文化期刊资源库> 《群文信息》2011三、四期> 2011佛山秋色大巡游-让人感动的瞬间

2011佛山秋色大巡游-让人感动的瞬间

2011佛山秋色欢乐节开幕式现场。摄影:吴丹

2011佛山秋色欢乐节巡游队伍。摄影:吴丹

2011佛山秋色欢乐节沿途观看巡游的群众。摄影:袁夏 

    2011佛山秋色欢乐节,已在观众期待的目光和喝彩的声音中划上完美的句号,而作为本次秋色欢乐节中主要动态表演项目的秋色巡游,成为了今年秋色欢乐节的焦点之一。今年的秋色欢乐节,遇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策划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大,但承接此项目的佛山市文化馆各位同事,以及相关编导、工作人员,还是化压力为动力,尽其所能,做到最好,向政府,向市民交上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在此,对本次秋色巡游中,大家的工作细节作一次回顾,借此机会,感谢那些在秋色巡游中曾经付出过的同事们。

    本次秋色欢乐节的策划工作开始得比较早,但实际细化执行阶段不足两个月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各工作组细致分工,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计划在前,按部就班,使得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例如服装和道具工作,本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但由于其方案在第一次例会时就提出来,这就使得整项工作有了明确目标,减少支节,加上责任和分工都相当仔细,细化到男女、人数、队伍年龄等因素都考虑到,因此每个环节能够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少做回头工作。

    又如宣传工作,今年秋色欢乐节要在去年建立的秋色官网上更新今年的海量新内容,又要建立起能与市民实时互动的官方微博,还要利用新开通的广佛地铁宣传平台,制作地铁灯箱广告。这就意味着,宣传组的同事每天都要与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的负责人通多个电话,处理不计其数的细节问题,或者牺牲休息时间到现场与合作单位的人员接洽,而且从筹备到秋色欢乐节节束,每天都要更新微博资讯,拍摄和撰文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宣传组人员来说都是一个考验。。但宣传组的人员极其有限,而且其中大多数都身兼其他组别的工作,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然而宣传组成员还是不辱使命,他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到大量的工作当中。所有佛山市民都可以看到,地铁灯箱广告及时于四个重要站台亮相,使广佛两地的市民都了解到这一盛事,官网和微博运作良好,其中,今年首次使用的秋色欢乐节官方微博,在秋色欢乐节前后每天都有即时更新,并不断收到市民的即时反馈。可以说,今年的秋色微博,是把秋色传统民俗盛事,“@”到市民的心里去了。

    作为动态表演项目的秋色巡游,编导组成为了致关重要的一个部门,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巡游的可观性,直接关系到游客对秋色的认知和印象。因此,编导组成员用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节目的排练当中,力求给市民一个精彩的秋色巡游。第一次例会时,音乐方案就已确定,并交到各编导人员手中,各编导便开始密锣紧鼓的排练工作。其中,十番表演和粤剧表演这两个本次巡游中最能代表佛山民间传统特色的项目,总导演三四次亲自带队到排练点检查节目并给予即时的指导。担任巡游总导演的李红,更凭借其多年参与秋色活动的经验,以及对十番等传统项目的研究,亲自给十番演员教授锣鼓点,更亲自示范“飞钹”动作,排除了排练过程中的困难。而各方阵编导,也是在不足两个月时间内,不分昼夜地给演员排练,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保证了秋色巡游的顺利完成。

    为了避开台风的正面登陆,组委会决定将开幕式提前一天。这一变动,对所有编导人员的应变能力是一次考验,特别是专业团体,时间的变动会导致演出时间和他们另外的演出安排撞期,但相关编导人员还是耐心与演出队伍协调,做好解释工作,才使得相关队伍能顺利参演。而佛山市外的演出团队,由于事前很多手续未办妥,导致合同迟迟未能签,这也给我们食宿及交通安排处于被动状态,但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还是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协调,最终使得各市外队伍都能顺利地抵禅演出。

    艰苦的事前准备工作,为的就是秋色巡游时的精彩演绎。然而,天公不作美,正式巡游的第一天,正遇上台风来到佛山,然而,得到巡游照常进行的指令后,各演出队伍还是很有纪律地听从指挥,等待大会的调配,而后勤组在此时体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及时为演员的观众提供雨衣,安排室内休息地,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尽可能降低台风对演员及观众的影响。

    大雨也使得花车部分失灵,这对现场人员的应变能力也是一个挑战。但现场编导指挥人员,还是及时协调好队伍顺续,使得花车的失灵没有影响整体演出效果。

    第一天的冒雨演出,演出队伍中出现了一幕幕让人感动的场面:狮舞岭南和龙腾盛世两个节目在表演过程中消耗体力非常大,在表演的第一天走四分之一的路程时已经是精疲力尽,在没有水喝的情况下坚持着走完全程;番旗和罗伞经雨淋湿后,变得非常沉重,但由省舞校学生组成的番旗队和罗伞队演员,还是举着这沉重的道具走完全程;时尚公仔节目的小朋友穿订制的皮鞋磨破了脚起了水疱带着伤坚持走完三天;高跷演员在第一次绊倒后,马上爬起来,继续行进,直到第二次绊倒,经现场人员的劝说,他才愿意暂退出巡游;而在这一晚淋病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有不少,但他们都没有因病退却,还是积极完成三天的巡游演出。

    尽管第一天巡游,大雨持续不断但演员们还是坚持完成了演出任务,而第一天的巡游中,还是有相当多的市民撑着雨伞冒着大雨观赏巡游,表演者和观众相互感动着,成为本次秋色欢乐节中一个特有的景观。

    第一天巡游过后,很多演出服装道具都被彻底淋湿。为了保证之后两场巡游的演出,服装道具组和编导组的成员,趁着第二天暂停巡游,并且有阳光,抓紧时间挽救道具。如:编导张欣恩老师,负责传统项目《老鼠嫁女》和《钟馗嫁妹》,她开着自己的车,把戏服拉回家,放在自己家的车库里晾晒,然后细心地烫平,第二场演出时又亲自用车拉到现场让演员穿;服装组的成员,也提前到祖庙,将已淋湿的番旗罗伞等道具及时晾晒。这种高度的责任意识,正是本届秋色欢乐节工作人员工作精神的写照。

    面对在巡游过程中受伤的演员,组委会也给予他们温暖的关怀。在第二场演出中,民乐小学的周少伟老师,在演出中受伤入院,组委员到医院探望了周老师,给予他及时的关怀。而民乐小学的师生,也每天送汤给周老师喝,这也体现了周老师敬业精神对其学生和同事的感染。

    在这秋色巡游的过程中,许多同事的表现,是让人深受感动的。

    总导演李红,自82年开始,每一次秋色活动都参与其中,从未缺席。这次担任秋色巡游总导演一职,她能够做到提前考虑,提前沟通,提前到位,由于工作作在前,因此也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性,想到的事就能做事。她做事重视细节,每个队伍、每个道具都亲自去抓;在服装道具问题上,她细致地检查每一个现成的道具,并做修补方案,不多浪费一分钱。尽管为了秋色的事经常失眠,但看到秋色巡游的效果,她觉得还是值得的。

    如果说,李红这位资深秋色工作者,是利用她的经验为秋色做贡献的话,文化馆的年轻人员,则是抓住这个机会,了解秋色文化,了解佛山文化,实现自我增值。林彬阳在筹备阶段,还在休着产假,但他还是提前到位,在产假期间加入到秋色筹备工作中,因为她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不希望错过;屈婷婷负责的方阵,有不少队伍都是佛山原居民,不太懂说普通话,语言的隔膜为她的工作造成难度,但她并没放弃这个学习民间文化的机会,她还是耐心地跟在其他导演身边,尽自己所能和演出队伍沟通,最终很好地完成工作,这对于她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宣传组的吴丹,在秋色官网的更新和秋色微博的设立过程中,要面对接连不断的变更和协调工作,但她还是沉着应对,并不时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相关事宜,最后,她具体执行建立起来的官网和微博,在本次秋色的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她本人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作为一个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或许他们有机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消极面对工作,或许他们有理由说自己不是主要责任人而尽量减轻自己的担子,或许她们有理由说自己没信心做好而把责任推给别人,在这次秋色欢乐节中工作的年轻人,都没有采取这样的态度,他们珍惜这个宝贵的锻炼机会,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天道酬勤,本着这样的工作态度,可以断言,这批积极肯干的年轻人,只要在日后工作中,仍坚持这样的秋色精神,他日必成大器。

    本次秋色巡游的成功,是团队合作的成功。巡游过后,不少祝贺短信反馈到我们的同事手中,祝贺的,除了是这三天精彩绝伦的表演,更是我们艰辛付出后的喜悦。秋色,这一个历年都带给佛山百姓欢乐与祥和的盛会,必将成为我们群众文化人的集体记忆,而这一次在风雨中并肩作战的经历,也必将成为我们记忆深入的珍藏。

201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