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走出去,请进来,抓培训,建队伍——佛山市文化馆全方位利用资源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经验交流-走出去,请进来,抓培训,建队伍
——佛山市文化馆全方位利用资源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佛山市文化馆作为政府性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致力于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近年来,市文化馆积极响应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实现市民无障碍、零门槛享受文化产品服务,免费开放了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并免费提供基本服务项目,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为了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尽可能发挥至最大,佛山市文化馆利用其自身资源,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文化服务。在公益服务方面,佛山市文化馆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策略:一方面,结合阵地开放,群众参与的展览、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将群众请到其阵地内,并在资源上给予其支持;另一方面,将公益培训、展演等活动带到五区基层群众当中,将公益文化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此外,市文化馆还通过提供优质的文化培训、组建示范性群众的文艺队伍,使群众能通过参加培训及文艺队伍活动的方式,享受高质、持续的艺术教育,拉近艺术与百姓生活的距离。
一. “走出去”——把文化培训、文艺演出带到基层
将文化服务带到佛山市五区较偏远地区,使各地群众能就近享受文化,是佛山市文化馆多年来的做法。继2000年开始的“送文艺下乡”系列工程,2007年开始的“流动演出服务网”系列工程,以及“魅力佛山• 和谐村居”美术摄影作品巡回展览系列活动后,2010启动的“外来务工人员艺术培训工程”成了近年公益文化服务“走出去”的新亮点。
2010年以来,我馆积极开展“佛山市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培训工程”,为工业园区和企业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文化艺术培训,定点培训单位包括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禅城区安东尼公司、普立华公司等知名企业,培训内容涉及音乐、舞蹈、语言艺术、美术摄影等艺术门类。2011年5月初,“创文明城市,建幸福家园——佛山市外来务工人员艺术培训工程成果汇报展演”在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园区精彩上演,近5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共享美好的艺术之夜。这是“佛山市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培训工程”成效的一次总结。实践证明,这一培训工程,充分调动了外来务工人群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工业园区内,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在群众中赢得很好的口碑。
除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艺术培训外,佛山市文化馆也相当重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艺术培训。2009年,首届“寻梦佛山”外来工子女艺术夏令营举办,经过三年的持续打造,这项活动已成为我市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服务项目。2011年7月,夏令营被纳入“幸福广东,和谐家园”首届广东省社区文化节主体活动,“快乐暑假”外来工子女文化夏令营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办,足见广东省相关部门对本活动的重视。作为省社区文化节的一部分,佛山市文化馆承办的艺术夏令营,首次采取完全“走出去”的活动方式,不再于馆内设点,而将夏令营的活动点,分别设在禅城、南海、三水、高明四个区的外来工子弟学校。为期12天的艺术夏令营,为200个外来工子女送上免费的“文化大礼”,开启一段难忘的艺术之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 “请进来”——把群众的艺术请到我馆阵地
对馆内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全免费开放,是佛山市文化馆多年来的基本原则。多年来,佛山群众均能享受到免费参观市文化馆举办的各项展览,或使用其排练场进行业余文艺节目的排练等公益文化服务。
为实现公益文体空间的最优化利用,使场地利用从简单的借用模式,演化成合规范、成体系的有声有色的精彩文化活动,自2011年起,佛山市文化馆推出了“梦想舞台”系列活动。“梦想舞台”是一个免费向市民开放的演出平台,给每个对艺术心怀梦想的基层文艺团队或个人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活动自2011年4月启动后,吸引来自佛山各行各业的文艺爱好者及业余文艺团队报名参与。参与者有大学老师,如“李小妹个人专场独唱研讨会”;有大学在校学生,如“佛科院话剧团多幕话剧《浮光》”;有基层文艺组织,如“佛山市禅城区京剧艺术联谊社成立两周年演唱会”和禅城区卫洋声星曲艺社的两次曲艺演唱会;还有城市之间群众文艺团体的交流活动,如“佛肇曲韵架彩桥——佛山禅城、肇庆高要曲艺联谊欣赏会”。不足一年的时间年,参与到这个系列活动当中的市民就愈千人,这使得市文化馆小剧场的使用频率和利用质量都得到很大提升。
三. 抓培训,拉近群众生活与文化艺术的距离
公益文化培训,是佛山市文化馆实现公益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佛山市文化馆不断探索艺术培训的路子,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公益培训品牌。2004年,结合琼花粤剧艺术节,市馆推出了粤剧文化系列讲座,邀请省港澳粤剧编导名家,免费与市民分享戏剧艺术心德。2008年,“佛山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系列文化艺术高级讲习班”创立,内容除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外,更将化妆、灯光、摄影后期制作等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纳入讲座范围,在社会上造成极大反响。
2011年,佛山市文化馆在过往的培训活动基础上,推出“艺术•生活公益讲堂”系列培训,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选取与群众生活贴近的内容提供给听众,务求将艺术融入市民生活当中。
“艺术•生活公益讲堂”所选取的专题,既有针对全体市民的内容,也有针对业余艺术创作者的内容。
针对全体市民的专题讲座,体现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如“语言艺术讲座”,主讲嘉宾结合实例,和听众分享了语言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市民领略到日常语言当中潜藏的美;而《审美与艺术欣赏》讲座,则探讨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美和艺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把大学课堂里的诸多美学内容带到群众中,深入浅出地与市民分享,在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有积极意义的同时,还结合生活实例,与市民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把孩子从羊变成狼”—— 谭天弘亲子教育讲座,更是与众多家长分享了在“独生子女时代”如何教育好孩子这紧扣生活的话题,深受听众欢迎。
此外,“艺术•生活公益讲堂”还开设了针对有一定创作能力的业余文艺作者,先后开设了戏剧、曲艺和舞蹈专题创作讲座。此类讲座,均邀请省内具影响力的老师前来主讲,对基层业余文艺作者来说极具吸引力。
四. 建队伍——为群众创造展现自我的空间
群众文艺队伍的组建,能为业余文艺爱好者提供平台,让其享受持续的、系统性的艺术培训,更能让他们参与演出、展览等艺术实践活动,从而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享受公益文化服务。佛山市文化馆重视基层文艺团队的组建,一方面,努力组建起馆办团队,另一方面,对社会上较成熟的文艺团队加以组织,扶持,努力让市民通过参与文艺团队活动,享受到公益文化服务。
在市文广新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市文化馆倾心浇灌、精心培育的佛山市少儿合唱团,成立一年以来成绩斐然。合唱团先后参加了多个由省、市组织的群众文艺活动,得到好评。2011年7月下旬,佛山市少儿合唱团首次出征,就在第五届中国童声合唱节中斩获童声组银奖。佛山市少儿合唱团的品牌效应日渐显现,为今后探索群众艺术团队的创建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此外,为将优秀的社会文艺团队凝聚到我市群众文艺事业中来,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自今年开始,我馆精心挑选一些运作管理规范、活动开展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意义的群众文艺团队作为“基层文化活动示范点”,给予重点指导、扶持和宣传。今年挂牌的示范点包括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话剧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小琼花”粤剧粤曲研习社和佛山市话剧之友俱乐部。这类举措,让根植于群众当中的业余文艺社团得到更正规的辅导培训,并能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参与者能享受到更好的文化服务。
佛山市文化馆在公益文化服务方面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力求将文化资源作最大化、最优化的利用,并不断开拓资源,让市民能够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公益文化服务。
(撰文:佛山市文化馆创作研究部 苏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