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期刊资源库

公共文化期刊资源库> 《佛山市群众文化理论评论选刊》> 《佛山市群众文化理论评论选刊》2010年第4期

《佛山市群众文化理论评论选刊》2010年第4期

《佛山市群众文化理论评论选刊》2010年第四期

 

编委会主任:平玉娜

编委会副主任:袁新荣 黄百川

主编:廖雪林

责任编辑:苏 隽

版面编辑:吴 丹

佛山市群众艺术馆

20111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从“民族音乐的风格”中寻找音乐的“自我”

佛山市文化馆 陈柳 

[摘要]要确认地方音乐的风格,必须在繁杂的民歌中,包括地方戏曲、地方音乐中,找出真正的,去除我中不真的。至于这个问题,在一定的时空界限上说,有本质的我,原始的我,变化的我和发展的我。从本质的我入手,结合新的你,在发展新的自我,这就是音调的新创作,既有原味,又有新意。

[关键词]风格;音调;民歌

 

       所谓风格,人也。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地方,接受什么样的文化,所处环境和语言等等,都构成个人风格的基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格,由于历史、政治、地域、语言、交通等关系,不同的民族,地区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不同程度的联系。由于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为适应不同时代的要求,在劳动、生活中也创造了各种不同形态的音乐,加上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音乐风格更是多姿多彩。形成中国音乐特殊色彩,特殊风格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民有着自己的音乐思维和音乐审美。这种思维和审美,均体现在一切民间音乐之中。各种题材的民间歌曲,以其丰富生动的语言,鲜明突出的艺术特点,五彩缤纷的艺术风格,广泛而深刻的反映着社会生活,同时也反映着不同地区、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从音乐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等形式范畴来看,民间歌曲是民族音乐的基础。我们只有了解各种不同题材的民间歌曲的基本特征,熟悉民间歌曲在音乐上的地区民族特色,才能掌握不同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民歌是在长期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它只能体现在不同地区、民族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曲目当中,具有其他地区民歌难以替代的音调、音色、音高、音域特点。通过熟悉某一地区的大量民歌,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曲目,通过分析、比较,不难找出规律。

       下面以全国汉族民歌做个比较,各地区民歌可分为11种风格:

1、东北风:它所包含的地区有山东、河北、黑吉辽、河南东北部以及江苏的北部。地理上基本是平原地带,文化自古以来都较发达,它的民歌题材以小调为主,次以秧歌、号子,有少量的山歌。曲调以六、七声音阶为主,五声音阶较少,以徵调为主,商、宫、羽为辅,音调特点粗旷、诙谐、东北更是显得火辣、热烈。

2、西北风:包含的地区是山西、甘肃、青海东、宁夏、陕北和内蒙的西部。地理上基本是黄土高原,具有密封型的中国文化,交往少,受外来音乐渗透较少,以山歌为主,有山曲,爬山调、花儿、信天游,秧歌、小调等,以七声音阶为主,音调特点较高亢、强悍、朴实、苍凉。

3、江淮风:包括苏北、安徽、河南东北部。处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之间的江河流域,受南北文化影响,以山歌、小调、甜歌为主,还有一些秧歌,花鼓调,六、七声音阶向五声音阶过渡,以宫、徵调式为主,羽调式为辅,音调细腻、沉着、外刚内柔。

以上三种风格都是用北方方言演唱。

4、江浙风:包含有江苏南部,浙江上海大部份地区,这里地域处于平原,是古代所谓的吴越之地,文化发达,交通便利,音乐主要以小调为主,甜歌为辅,五声音阶为主,多数是级进的,五度装饰音是其特点,以五声徵调式最多,其次是宫、羽调式。音调特点优雅、婉转、清丽、柔情。用吴方言演唱。

5、闽台风:包含的地区有福建的大部分、台湾以及广东的潮州、汕头、惠东、惠南和海陆丰地区,以沿海和丘陵为主。自古以来文化交流比较多,但福建是个文化封密,保守的地方,古代文化保存的较多,以号、歌、诗、调为主很单纯、简洁、音域不宽、起伏不大、装饰性也少,节奏和节拍也很单一,以羽、徵调式为主。音调特点:古朴、清淡、用闽南语演唱。

6、粤风:包括由广东的大部分,广西的东南部。地理上处于沿海、平原、丘陵地带,与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文化交流也频繁、以渔歌、山歌为主、小调为辅,曲调特点有五声徵调式、五声商调式、六声徵调式和六声商调式。以六声徵调式最为突出。宫、徵调式的交替最多。音调特点:明亮、高亢、爽直、柔情、装饰性很强、用粤方言演唱。

7、江汉风:包括有湖北、湖南西部和北部地区,地理上东、西、北三面群山怀抱。古代楚文化的中心,文化发达。以甜歌、灯歌、号子、小调为主。三声腔是他最典型的结构。用西南方言演唱。

8、湘风:由湖南的大部分和广西东北部,长江中游的南岸、古代楚国峡峰与江汉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以山歌、甜歌为主,号子、小调、灯歌为辅,以羽、角、宫三声为基础,以小调为主、在曲调特点中,以小三度到大三度,再回到小三度,升五音为最突出的特点。音调淳朴、憨厚、内在而含蓄、用湘方言演唱。

9、赣风:处于长江中游南岸的江西中部,北部地区。古代处于吴越楚三国交界处,吴楚文化对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楚、越之间的交流是由它作为桥梁。主要以山歌、甜歌、茶歌为主,有小调、灯歌、号子等,以五声音节为主,部分民歌也有六声的。山歌较简洁、精炼,音域也较窄,直、平、气质上较华丽、活泼、格调上婉转,明快、大部分不是很有特点。兴国山歌除外。用赣语言演唱。

10、西南风:包括有四川、贵州、陕南、广西西北部地区、处于长江上游流域的高原地区。以山歌为主,灯歌、号子、甜歌为辅。以五声羽调式为主,部分民歌也有六声音节的。音调特点和谐,优雅、悠扬、婉转。用西南方言演唱。

11、客家风:它所包含的地区最广有粤、闵、赣、湘、贵、川、桂等地,是以四声羽调式和五声徵调式名额最多。使用客家方言演唱。

      我们谈论音乐的风格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一种音乐风格,最有效的在歌曲创作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广东古称南粤,位于我国南边,有汉、壮、瑶、满、畲等少数民族,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分布广泛,海岸曲折绵长。地域上分珠三角洲、粤东山区、粤东的南丘陵地带,粤北山地、粤西山地,盆地,就广东的汉族音乐形态、体裁风格做一个粗略的分析。

       广东的汉族民歌有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号子、牧歌等。

       岭南音乐的风格含有:闽台风、粤风、客家风歌曲等等。岭南地区的民歌与其他地区民族民歌比较,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音乐特色。

       要确认地方音乐的风格,必须在繁杂的民歌中,包括地方戏曲、地方音乐中,找出真正的,去除我中不真的。至于这个问题,在一定的时空界限上说,有本质的我,原始的我,变化的我和发展的我。从本质的我入手,结合新的你,在发展新的自我,这就是音调的新创作,既有原味,又有新意。

       在风格这个问题上,还可分为民族风格,时代风格,音调风格、创新风格、演唱风格等等。在音乐上风格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一种感觉。把它分割而论,这种感觉可以分为虚和实,同时,它们还存在一定的对抗性和矛盾性。

1.民族风格:它代表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精神气质、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审美观点等等多元素构成的传统感觉,它是虚的,不包括歌词在内,因为歌词的内容是实的。

2.时代风格:所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可以相对变化了的审美意识等多方面变化的感觉,它也是虚的。

       以上两种风格之所以是虚的,是因为感觉者所处的地位、环境、

       心态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对一个乐曲而言,如果排除音调风格而论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的话,是不切实际的。传统意识强的人和弱的人,对时代风格的感觉不一样;开拓型的人和封闭型的人对时代风格的感觉也不一样。

       创作风格、演唱风格、演奏风格及音调风格都是实的。也就是有多少剧种、多少吸取、多少民歌……就有多少风格。

       教师教作曲,教演唱……只能教技法技巧,但怎样写好一首曲子,怎样唱好一支歌,除了我们学堂里学的技巧技法外,要靠体会,靠感觉、靠考素材的提炼和升华,靠词和音乐的意境构思和想象、布局。德彪西说过:规则,是艺术作品所创作的,不是为艺术而创作的,美国人的约翰.怀特说:虽然在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中,可能产生某种富有特点的音乐现象,是是可以提示规则或规范,但是别的作曲家严格的运用这种规则或规范现象,大概就不会再写出美好的音乐作品来了

 

(作者现任行政职务:文化馆音乐干部;专业技术资格名称:群众文化专业馆员;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卫国西路15号市文化馆,邮编:528000;电话:13929943966


易安词花卉意象探微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总部党群工作部 庄林湖)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为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现存的词作中涉及花卉意象的作品占了相当比重,无论其审美形态还是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古代词作中均具有突出的地位。这些词作不仅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的外显,更是易安词艺术品格的重要标志。透过易安词中的花花草草,我们能把握女词人独特的性格特质和艺术风格,更为词人曲折坎坷的经历所打动。

【关键词】李清照、花卉意象、性格、身世、艺术

 

       “李清照现存约60首李清照现存约60余首词中,专事咏物的词约14首,其中涉及花物品类的主要有梅花约7首、桂花约2首、菊花1首、牡丹1首、银杏1首、梧桐1首、芭蕉1首。词中涉及花卉意象的约22首,大抵也在梅花、菊花(黄花)、海棠、桂花、梨花、荷花、梧桐、桃李、杨柳之间。”[1]从某种程度上讲,花卉意象的频繁运用是易安词的一大特色,这一独特的意象与词人的性格特质、词人的身世经历融合在一起,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熠熠生辉,闪烁出艺术的魅力、人性的光芒。 

         一、 花卉意象溯源

        花卉意象的起源上溯至《诗经》,在《诗经》中,花卉作为作比起兴的题材开始进入了审美领域。花卉在《诗经》里多用于比兴之中,多是借写花卉以喻人事、烘托情境,来为写景、抒情、叙事、说理服务。流传后世的名句虽有与花卉草木相关的,如昔我往宜,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P229)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P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P168)等,但更为出色的诗句则多是描写男女情爱的,如表达相思之情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P16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2](P12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P1)青青子矜,悠悠我心”[2](P123),表达情爱盟誓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P421),表达男女相悦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P1)等。由此即可知《诗经》中的花卉,多是为表达思无邪”[3]的美好情感作辅助,还未到可以真正承载起托物言志的重大使命的程度。

       其后的《楚辞》以其巨大的飞跃,使花卉成为了具有人格象征意味的丰富的意象世界,成为中国文人抒情言志的艺术载体,花卉这一典型意象的重要地位由此确立。屈原在《离骚》、《九歌》中依据《诗经》取兴,大量歌咏兰、荷、菊、桂、橘、木笔(辛夷)等花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在诗中以芰荷、莲花为衣裳,以衣服的洁白彰显自己品格修养的纤尘不染。不管别人是否了解,都执著坚守自己品行的清白高洁。荷在其笔下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化身。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在诗中,屈原以木兰滚落的香露为饮,以秋菊凋零的花瓣为食,以木兰之香露和秋菊象征仁义高洁的品行,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厚而充实。他坚守履践着真诚美好的道德节操,即使落拓清贫亦无所痛悔。屈原提取花卉之品质高格,以此来表达自身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不同流合污的道德操守,创造性地促使名花意象初步形成,极其深刻地发掘并丰富了花卉诗词的思想艺术文化内涵。

       二、 花卉意象与词人的性格特质

       自《诗经》、《楚辞》起,花卉意象广泛出现在后世文人的诗词中,成为一种人格化情感化了的审美对象,大量的花卉意象出现在咏物诗中,咏花诗的盛行为文坛一时之潮流,花卉意象被文人赋予了主观的情感色彩,成为文人内在心灵的外显。李清照不仅是婉约词派的奠基人,更是把花卉意象发挥到极致的写花大家

       花卉意象在易安词中是与词人浑然天成的那种性格特质融合在一起的。无论写梅、写桂还是写菊,词人均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那种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性格气质。与屈原所不同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名花自喻,往往是刻意而为的,是为了表现自身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而在易安词中,我们往往看不出词人那种以花自喻的用意有多么的明显,往往是通读完一篇词作之后就自然把花卉意象与词人的性格气质联系起来。从这个层面上说,词人的性格与花卉的气质似乎已经浑然一体。《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4]P8)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 梅花凌寒傲雪的姿态跃然纸上。词人并没有很直白地写她有多么的高傲,但作为读者的我们很快就把词人的气质与梅花的傲态联系起来,凌寒傲雪的梅花不正是词人孤傲的性格特质的外露?又如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在此词中,花卉意象乃词人有意为之,意欲讽刺张九成,却从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自己的性格气质。在妇女社会地位不高的当时,李清照能讥讽状元张九成,嘲笑南渡士大夫,足见其巾帼不让须眉的凛然傲气。

       易安词总让人产生婉约优美的审美意境,从某个层面看,是因为易安词有一种灵魂的东西在里面。无论花卉形态种类有差别,作者总是从个人的感受及情致去观察体验这些意象,从而寻找到意象与自己心灵情感之间的某种契合。就其包括花卉意象的词作看,花卉意象与词人的性格特质是交融在一起的,词人咏花写花,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气质,不似有意而为,却像天性使然,我想这是易安词的一大魅力所在。

       三、 花卉意象与词人的身世经历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这条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半生为喜,后半生为悲。她前期人生得意,其词里的人物多有浪漫之情,且乐观向上,感情热烈,大多是写少女少妇的闺阁及爱情生活。后期失意,词里人物也多半是带着沉重的乡愁与破败之感,多抒写对国破家亡的伤感之情及个人与社会的水火不容。透过易安词中前后期不同的花卉意象,我们可以从中把握词人坎坷曲折的身世经历及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写的女主人早上起身后的一个生活片断,通过女主人公与卷帘侍女的一问一答,暗示出这个艺术形象惜春而又不伤春的情怀。女主人整夜都在为这场风雨所引起的景物变化而担忧,所以,她一早起来,不顾残酒未消,便迫不及待地向侍女发问。对于女主人的这种心情,侍女的反应却是很平淡的。她认为海棠依旧”,而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这一对比就使一个闺中少女充满着灵气的艺术形象顿时跃然纸上。又如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语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首秋日湖上之作,写得笔致清妍,含情吐媚。它既没有无计可排遣的相思愁绪,也没有悲世伤时好辛苦的印记,通篇都洋溢着欢快的青春旋律。从风格上看,它应是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女献给大自然的一曲赞美之歌。以上两篇词作均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洋溢着欢快的节奏,富于生活趣味。词作中海棠荷花等花卉意象,表现出词人早期欢快的生活节奏。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此首写作背景与《南歌子》相同,均为悼亡之作。西风,其深层语义是指金兵。据记载,在南宋初年,每当秋高马肥之时,金兵便进行南扰、东进之攻势。在李清照看来,就像自然界的西风吹落梧桐一样,赵明诚的谢世与时局和金人的催逼有关。所以,西风句就是以梧桐的飘落喻指赵明诚的亡故。[5]P175)此词乃李清照后期词作,词人的愁苦情绪跃然纸上,爱人亡故的心痛和国土沦失的仇恨交织在一起,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词人的悲苦情绪由此可见一斑。此词中的梧桐意象便是词人后期内在心灵的一种外显,寓含词人无比凄悲的情绪。又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这首词曲折而又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黄花(菊花)梧桐等花卉意象无疑为词作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词人身世之悲。

       词人前后期作品感情基调截然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讲,词人是依靠前后期所应用的不同感情色彩的花卉意象来实现其作品感情基调的转变。因此,在易安词作中,花卉意象与词人的身世经历结合在一起的

       四、 花卉意象与词人的艺术风格

       王渔洋在其《花草拾蒙》里说婉约以易安为宗。婉约是易安词的最突出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易安词中独具特色的花卉意象。

       她笔下的花卉意象主要归纳为三类:含泪凝愁、玉瘦檀轻的梅花;柔软纤弱、困酣娇眼的菊花;高洁清淡、飘芳留香的桂花。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芦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只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古今咏梅大多赞美它的脚踩冰封、昂首怒放。然易安则与众不同,她从梅的形只影孤这一形态用泪、愁写梅,和着千古惊破梅心的《梅花落》怨曲去描摹梅花,用自己的千行泪断肠赋予梅花另类形象。在易安个人的愁苦离恨里,梅花的不流俗变成了孤单寂寞、泪落凝雪而被蒙上孤苦忧愁的浓重色彩。这在易安词里频繁出现:“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6]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7]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8]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9]易安写梅花总是把它们与愁苦孤独联系在一起,要么梅花凝泪含愁,要么轻瘦销魂,要么鬓残心寒,要么肠断梦远,让人觉得浓重的愁意披在了孤单冷落的梅花身上。

       与愁梅遥相呼应的瘦菊”,易安也从闺愁情怨角度把它们写成与人同瘦的花中女子形象。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星星点点的黄色菊花,在作者笔下已显弱不禁风,但不堪闺中孤独的人还比它们憔悴瘦损,人瘦花亦瘦,人愁花也愁,与写梅花一样,易安依然主要用愁摹写菊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10],易安赞美桂花是从桂花的高洁清淡、飘芳留香的角度去写的。因为桂花暗淡轻黄的柔和色彩与柔美体性,更难得淡淡清香里流露出的绵绵情意,显得渐远无穷,所以,在易安看来桂花是中秋之冠,它既被作者描上了女性所特有的高洁淡雅、温和柔顺,又为作者褒誉为众花之首。而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高洁志趣,这种志趣在愁啊愁的易安式的花丛中表现出另类的气象,这种气象已然脱去柔媚流俗而自成高贵、自有骨气,标志了易安描绘花意象角度的新变,也表明了她用词来表达志向理想的另一面,这无疑是她创作上的一大突破。

       易安写花,是用她的情感体验去写的,她以一个女子的多愁善感和细腻的笔触赋予笔下花卉意象别具一格的感情色彩,而这些富于个人情感的花卉意象共同形成了易安词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婉约。

       综上所述,易安词中的花卉意象秉承了《诗经》《楚辞》花卉意象的优良传统,以花抒怀,以花写人,但易安词中的花卉意象又有其独特的地方,易安写花,是用她特有的情感体验去写的,花卉意象中蕴含着词人浓烈的感情色彩,在易安笔下,花具有女子般的温情、愁怨以及细腻等特点。花卉意象的频繁应用,是易安词的一大特色。易安词中的花卉意象,之所以能够别具一格,其高明之处主要在于易安词中的花卉意象和词人的性格特质及其身世经历融合在一起。易安笔下的花卉意象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外显,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不似刻意而为的,以感情为纽带,词人已经完全把自身的性格特质与花卉的意象联系起来;词人不同时期的花卉意象具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主要是由词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决定的,透过易安词中的花卉意象,我们能够把握词人坎坷曲折的身世经历,甚至是那个动乱时代的脉络。另外,其极富个人感情色彩的花卉意象,更是铸就了易安词婉约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周世伟.《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1

[2]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3]《论语为政》

[4]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5]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20031月第1

[6][7][8][9][10]分别见于唐圭章《全宋词》第二册李清照词、第三册

 

作者: 庄林湖

现任行政职务: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总部党群工作部

学历:大学本科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浅谈如何繁荣乡镇绘画艺术创作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文化站 江 南) 

 

【摘要】珠三角乡镇各门类艺术创作不容乐观,绘画艺术创作更为严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追求也越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对绘画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繁荣和提高绘画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必要性。主要有几点:一、繁荣群体、广泛参与;二、设立团体、凝聚画友;三、组织活动、提供交流平台;四、制定目标、抓好创作环节;五、激励创作、设立奖励机制 ;六、逐步提高,推向更高层次;做到以上几点就事半功倍,绘画艺术才能长期扎根于乡镇群众当中,让广大基层群众也能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关键词】现状 方法 繁荣 提高。

 

导 言

        现在珠三角乡镇人们不愁吃住,生活早已奔小康,但精神生活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不成正比,群众对艺术有很大的需求。现阶段各门类的艺术创作相对落后,绘画艺术创作更是如此,很多美术人才不画画,原因众多。广大群众对绘画艺术有深厚感情,绘画艺术在珠三角乡镇有独特的生存空间,家居装饰、收藏升值、个人爱好等,人们欣赏能力的提高对繁荣绘画创作是迫在眉睫。怎样做才能立竿见影?关键要有一个为画友着想的文化部门或组织,而最重要的又是一个组织者,一个有心人。

浅谈如何繁荣乡镇绘画艺术创作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火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艺术的功用不可估量。二次大战期间前苏联的一幅宣传画你参军了吗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为国捐躯。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已故画家陈逸飞的一幅油画让人们发现了周庄,而周庄已成为了著名旅游景点。在现代生活艺术需要已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居装修,时装设计,生产、学习、生活等每一个角落必不可少,而作为艺术的一大表现形式——绘画也得到空前发展。

        在当今世界各国,绘画艺术可谓大繁荣、大发展。各种绘画流派百花齐放,共存共荣。西洋画风靡中国,中国画也走向世界。民族绘画艺术走进现代都市,大众绘画艺术也同样深入到寻常百姓家,享受绘画艺术成了大家的共识。在全国的历届美展中,鼓舞人心的绘画作品层出不穷,大作、佳作、精品也比比皆是。老一辈绘画艺术家长青不老,新生代青年绘画艺术家蓬勃成长,应该说在绘画艺术创作上是喜逢春天。在省、市一级的绘画征稿中无论是参展人数和质量之高也是历年之最。一大批绘画爱好者依然坚守着这一阵地,虽然电脑绘画广泛流行,但始终也属于绘画这一行列。近年来报考美术学院的考生成几何倍数增长,据说录取比例不断缩小,虽然不断扩招,但依然是杯水车薪。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社会对以绘画为主的艺术的认可,说明了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来自哪方面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可谓丰衣足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战地广东,珠三角地带农村早已是洋房遍地,车

        水马龙,小康生活早已实现,富裕小康指日可待。夕日楼上楼下,电话电灯的生活标准早已过时,小车早进入寻常百姓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层次越来越高,大家已开始追求艺术的享受了。而作为艺术的一种主要表达形式——绘画在珠三角乡镇创作又是怎么样呢?笔者作了一翻调查。

        以我工作的某镇为例,有2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万,外来人口15.5万,是较大的一个镇,经济总量也在发达地区前列。镇里有大专以上学历美术教师28人,民间画家4人,其他业余绘画爱好者13人,但坚持绘画创作只有6人,2006年没有创作作品有27人,作为受过美术高等教育的老师们情况更为严重,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具体有如下几点:1、现代教育快速增长,社会期望值高,美术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也艰难。2、喜欢短平快,转行搞摄影。摄影艺术和绘画息息相关,摄影快,易出成绩,有绘画基础尤为容易,很多美术人才转行搞摄影。3、创作没动力,热情不高。没有一个很好的创作气氛,作品也没有很好的展示途径,虽然谈起创作大家激情彭湃,但大多是纸上谈兵,能付诸行动少之又少。4、创作者心理浮躁,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网络流行一夜成名,大家也开始坐立不安,能静下心来创作的人没有几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其实乡镇绘画艺术的创作还是大有作为的,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

        1、精神文明的需要,各级政府都提倡两个文明一起抓,在珠三角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各种形式宣传,广告、场地布置需要绘画艺术的存在。以政府组织的新村镇绘画大赛,艺术节,纪念活动等绘画大赛比比皆是,虽然摄影深受人们喜欢,但绘画艺术不可替代。

       2、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这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目标,是各类艺术大发展的好时机,绘画也不例外,更多的展示途径将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各方面影响创作的因素都会好转。

       3、古人宁可吃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对居住环境的追求,而珠三角乡镇经济发达,人们对居住空间、装饰等要求日益提高,绘画作品也进入农村家居中,绘画市场日益兴旺。90后年轻人对木刻年画、版画、水印等艺术的追捧,也体现了绘画艺术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 如何繁荣乡镇绘画艺术创作?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繁荣群体,广泛参与

        从量变到质变,要繁荣绘画创作,首先要繁荣绘画创作的群体,只要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大家都来画,新人辈出,群体才有活力。水涨船高,求在繁荣里出精品。首先绘画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是绘画的庞大群体,只要抓住兴趣,引导其发展,绘画苗子不难发现。少年儿童群体可通过学校和各类艺术培训班结合培养,通过组织观摩比赛等形式,绘画人才后继有人。其次是组织好美术教师。在乡镇现有的绘画人才中,美术教师学历高,功底好,但他们有创作困难。为他们创作排忧解难,统筹更多的美术老师到绘画创作中去,这是繁荣的关键,只要他们动笔了就能带动一大片。再次是发掘农村中的美术爱好者,农村中的绘画爱好者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的影响力却不小,引导好他们一来可以对他的艺术发展有帮助,二来可发挥他们在村里的影响力。最后要壮大社会从事美术工作的群体,特别是现代珠三角新兴工业的发展,各地人才汇聚,不同地域的美术人才也走到了珠三角。

       二、 设立团体,凝聚画友

       “物以类聚,绘画的画友也一样,他们需要一个团体氛围,一个有自己舒展的空间,渴望有绘画的集体生活,而通常这一环境最能感染人,从而激发创作动力。组织行业协会是一个好办法,笼统的说有美术协会,还可以细分各类别协会如中国画,西洋画,或具体到油画、版画、水彩画协会等。让有共同语言的人走到一起,让他们互相感染、交流、促进提高。协会应有明确的章程,目标、领导机构等,是一个专业团体,制定活动计划,让大家都有目标、有追求、有荣誉感,吸引更多人员加入。

       三、 组织活动、提供交流平台

       有了组织还需要活动的支撑。活动首先要作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全年的活动中要统筹协会特点,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要有必要性、可能性,根据当年工作计划而设计。活动计划要周详,结合协会情况既要服从大多数又要照顾少数,让大家在活动中都能得到提升。座谈会是不错的方式,听名家讲谈,开阔视野。与周边乡镇协会的联谊可让我们作横向比较,取长补短。采风是创作的前提,有条件可多搞,这是提高的必须。集中展览是促进提高的必然过程,有创作任务、有成果、有交流、才有提高。设立赛事是促进创作的好方法,以赛事促数量,以赛事促创作,以赛事发现新人。

       四、制定目标、抓好创作环节

       目标是我们追求的动力和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事半功倍。制定目标因人而异,高起点的高要求,水平较低的逐步提高,太高或太低的目标都会影响到创作成果。对于目标通常可从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入手,到什么时候创作多少幅作品,争取什么时候入选什么展览等。制定目标,交给任务后需注意过程的跟踪,创作到什么阶段,有什么难题等需要及时与创作者沟通,想方设法为创作者提供创作方便。早期的集体审稿是一个好方法,大家参谋参谋,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集思广益嘛。对于小稿的问题,经众人点评,修改后就少走弯路了。这一时期除了交给政治任务的方式外还要多给人文关怀,毕竟解决创作难题,顺利完成创作任务是根本。

       五、 激励创作,设立奖励机制

       生活在现代社会物质是首要条件,温饱不解决,精神享受变成空话。虽然艺术爱好者对物质并不十分依赖,但作为一定的鼓励还是十分必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虽说绘画创作的收入不能成正比,但安慰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可采取支付参赛费形式鼓励参赛,获奖后负责装裱,作品可多次参展,其价值也就大了。再次对获奖可作奖励,地方部门可参照上级制定方案,也可上级奖励多少,下面奖励多少,这是不错的主义。最后也可设立收藏制度,对好作品收藏、颁发证书,这也是对画友的鼓励。

       六、 逐步提高,推向更高层次

       当画友上到一定层次后要注意往上推,立足本地,面向更大舞台,当取得成绩后画友就有成就感,对继续创作有推进作用。1、可推举加入上级协会。够条件的都往上一级推,依此类推,目标就大了,动力也足了,当某人入了什么协会,此时会激励更多的人。2、可将画友作品用适当形式推向市场,通过慈善捐赠增加知名度,联系买家,举办即席挥毫等。通过包装名人,达到经济与名誉双丰收,这也是一种好途径。3、结集出画册,很多画友都认同这一点,哪怕自己出钱,这也是对画友的一种鼓励。

       决定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经济,但不是唯一因素。作为珠三角的乡镇经济在全国来说是前列的,但造成绘画艺术的创作的现状也是多种原因的结果。一个为画友着想的文化部门或组织很关键,而最重要的又是一个组织者。要有一个有心人,对繁荣绘画艺术创作有热情的人,组织好协会,服务好画友。让广大画友有归属感,有成就感,事业留人,感情促人,只有这样繁荣乡镇绘画艺术创作才能成为现实。

结 论

       本篇论文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屏弃一些浮夸理论,全方位介绍繁荣乡镇绘画艺术创作的状况和解决的方法。文章论据观点比较新颖,理论设计合理,主要从一、繁荣群体、广泛参与;二、设立团体、凝聚画友;三、组织活动、提供交流平台 ;四、制定目标、抓好创作环节;五、激励创作、设立奖励机制;六、逐步提高,推向更高层次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文章所有的经验来自于工作的第一线,真实地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的迫切性。本文提出解决的六个观点,观点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作为繁荣乡镇绘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参考。观点根据珠三角经济发展作为背景,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后指出必需要有一个负责的组织,一个有心人,这道出了本文的中心。

       总的来说,这篇论文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指出了现实社会中普遍性的问题,文章对我们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有指导意义。

 

(江南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文化站 图文博中级职称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镇政府0757——86630938 13138285222